【大學伴教育訓練】大學伴期初教育訓練
培訓內容:
議程一、線上教學與互動心法
講師:胡翠君 老師
課程內容:分享線上教學中運用正向心理的技巧,強調以積極心態進行線上伴學,並期許對偏鄉或學習成就較低的孩子能展現更多耐心與同理心。
議程二、分科教材工作坊
講師:丁琪安 大學伴(國文科)、王家凱(自然科)、陳韻(歷史科) 、陳采榆(多元文化/國際視野)
課程內容:大學伴利用自身經驗分享各科目備課技巧,並引導大學伴從期初到期末的課程準備方式,針對小學伴的學習需求進行多元教材的設計,且透過線上媒體資源的應用分享給予大學伴多項備課資源參考。
議程三、多元數位工具的應用
講師:李怡萱 帶班老師
課程內容:本課程將介紹數位學習平臺,如因材網、均一教育平台與學習吧,並探討數學科目的應用。同時,學習教育雲綁訂方法,認識AI資源,並透過ChatGPT等工具與AI互動,提升學習效率與應用能力。
議程四、服務學校現況與偏鄉學童需求介紹
講師:張雅茱主任(瑞峰國小)、張文煌校長(成功國小)、柯亭卉老師(馬鳴國小)、陳儒蘭老師(東山國小)、蔡沂均組長(坪林國中)、張競之組長(雙溪國中)
課程內容:向大學伴介紹學校背景等相關資訊,並針對各別學童的學習狀況及需求進行簡介,讓大學伴能夠掌握學童需求以利進行備課。
議程五、帶班老師時間
講師:臺師大 帶班老師
課程內容:除進行各班班級經營之外,亦能針對大學伴權利義務進行說明,介紹班級規範(教材、教學日誌繳交期限)及各項活動。
線上自學課程:
1. 計畫精神與簡介
講師:蔡昕璋 計畫主持人
課程內容:透過計畫主持人-蔡昕璋老師向大學伴分享臺師大申請計畫的精神與目的,並簡介大學伴在計畫中扮演的角色和權利義務,為教育訓練揭幕,賦予大學伴於計畫中的使命。
2. 大學伴了沒?AI遠距教學的阿哩阿雜
講師:蔡昕璋 計畫主持人
課程內容:引導大學伴了解不同的教學風格,並掌握線上教學中的語調與表達技巧,讓聲音更能觸及小學伴的內心。同時提醒大學伴避免不當提問,並建立良好的大小學伴溝通橋樑。此外,介紹生成式AI工具在數位學習中的應用,協助大學伴運用AI輔助教材設計,並有效查證事實,善用AI作為教學的重要工具。
3. 十週教材規劃設計與實作
講師:陳晞 帶班老師
課程內容:引導大學伴進行十週課程規劃,首先了解小學伴的學習狀況並設定課程目標,課程進行中根據學生學習狀況進行調整,完善課程設計。並提供學習資源,如:備課資料庫、因材網操作及教育雲數位學習工具,協助大學伴提升教材規劃與設計能力。
4. 簡報力就是學伴力
講師:張之穎 老師
課程內容:分享一份好的簡報應簡單明瞭、重點清楚,避免冗長文字,並以層次分明的方式呈現內容。適當運用圖表與圖片提升理解與吸引力,選擇合適的字體與大小提升可讀性,保持排版整潔統一,使簡報更專業且易於理解。
5. 不再手足無措!小學教育現場面面觀
講師:張之穎 老師
課程內容:分享觀察小學生的眼神可發現分心行為,適時提問與提醒能拉回注意力。結合生活經驗提升專注度,遇情緒不穩先關心再引導。營造正向學習環境,培養自由、自主、自律,讓孩子感受真誠與尊重。
6. 國中小學生情緒行為處理方式
講師:黃靜怡 主任
課程內容:在課前規劃時,應考慮學生的需求並留出彈性互動時間,以降低情緒行為的發生。課堂中需避免情緒對立,理解行為背後的情緒因素並耐心引導。課後透過反思調整課程,接納並管理情緒,增強心理韌性與適應能力。
7. 點亮一盞燈:如何成為孩子的領航員
講師:劉乙欣 心理師
課程內容:聚焦於如何成為小學伴的引導者與支援者。講者強調觀察孩子的肢體動作、言語表達與情緒變化,以便及時察覺並應對問題。大學伴不只是陪伴,更需引導孩子思考與成長,透過冷靜回應與提供選擇,幫助他們穩定情緒並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