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伴教育訓練】113-2學期期初教育訓練
發布單位: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活動日期:
114-03-22 08:30 ~
15:30
活動地點:多功能演講廳
訓練類型:基礎,數位,教材教法,其他
培訓內容:
- 議程一、分組座談
- 講師:各學習端師長
- 課程內容:由各學習端師長與大學伴分享小學伴的學習概況與注意事項及教學建議。大學伴提出問題討論。
- 議程二、課程設計與班級經營
- 講師:廬山國小教導主任 高美玉主任
- 課程內容:
- 透過設計課程,老師可以展現思考的脈絡和教學的目標。此外,課程設計有助於了解學生的學習經驗與背景,以便設計出更貼近他們生活經驗的內容。
- 課程設計包含課程與教學設計、實施(線上教學)、效果分析以及反思修正。其中,反思修正尤為重要,老師應在課後思考如何改進教學流程和策略,以促進專業成長。主任也提醒老師應與時俱進,根據時代和學生的變化調整教學方法。
- 老師在進行遠距教學時,首先要思考在一節課中希望學生學會什麼。在確定教學材料(如文本、繪本、影片)後,要進一步思考透過這些材料想讓孩子學到什麼。
- 課程設計的步驟:
- 目標的確定:明確該節課的學習目標
- 教材的理解與設計:深入了解教學材料,特別是影片的啟示和對學生的意義
- 評量設計:思考如何評估學生是否達成學習目標,例如透過問答、回饋等方式
- 規劃教學流程:設計完整的教學步驟
- 教材的選擇:選擇適合達成教學目標的教材,如影片、文本、繪本等
- 教材研究的實例:以咖啡師的影片為例,探討可以從中教導孩子認識咖啡豆的種類、英文的重要性、咖啡師的工作、口語表達技巧等。主任也鼓勵從在地化主題(如高麗菜、娃娃菜)發想課程。
- 評量方式:介紹了線上教學常用的形成性評量方法,包括課堂提問、回饋單、指定作業(如預習)等。
- 教學策略:直接教學法
- 步驟:閱讀文本或觀看影片;提問以檢驗理解(運用 5W1H);練習(老師示範與模仿、引導練習、獨立運作/回家作業)
- 特點:老師主導性強,學生接受並練習,認知層次著重於記憶、理解、應用
- 教學材料定義為協助學生學習的各種材料,包括教科書、影片、補充資料等
- 教案設計實作:課程中安排了實際設計教案的環節,並要求大學伴運用直接教學法,以咖啡影片或其他主題設計教學流程。有大學伴分享了以畢卡索為主題的藝術課程和介紹咖啡師職業的課程設計。針對分享,高主任提供了回饋和建議,例如設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和在提問前確保學生具備足夠知識。她也介紹了聚焦討論法 (ID)。
- 課程節數的討論:老師們討論到不同主題所需的教學節數,以及考量學生背景和程度進行彈性調整的重要性。
- 班級經營:
- 簡要提及班級經營在遠距教學中的挑戰
- 列舉了班級經營的一些面向,如情感表達(說話技巧)、敏銳的洞察技巧(在視訊中較難)、情緒控制、溝通、人際關係以及處理不良行為的策略
- 鼓勵大學伴們思考在遠距教學中遇到的班級經營問題
- 議程三、偏鄉學童學習概況說明與分析
- 講師:仁愛國小教導主任高裕明主任
- 課程內容:
- 數位學伴計畫的核心理念:強調「以生命陪伴生命,以生活教育生活」。這意味著大學伴的重點在於陪伴和生活經驗的分享,而不僅僅是教導課本知識。
- 大學伴的教學重點絕對不是教案做的多華麗與精緻,而是大學伴在與小朋友聊天互動時進行的引導。
- 即使為了上課而奔波流汗甚至受傷,與孩子的相處才是重點,比國語數學等學科知識更重要。
- 強調大學伴會了解到孩子們的家庭和生活狀況,這是老師在課堂上難以察覺的。
- 大學伴的工作很有意義,能開啟孩子們的一扇窗,因為現今參與計畫的學校幾乎都是原住民學校。
- 大學伴有時跟孩子講的一些東西與知識,可能是他們一輩子沒看過的,因此能給予他們新的價值觀和視野。
- 國家越進步,越注重數據分析,但其實更重要的是老師和大學生願意花時間陪伴這些孩子。
- 與原住民小朋友相處時可能會遇到的代溝,這不是語言上的不通,而是他們的思想和反應可能與大學伴的預期不同。
- 臺灣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國家,學伴面對的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小朋友。
- 即使在班上成績優秀的孩子,到了國中後也可能發現自己與其他地區的學生有很大的差距。
- 在數學教學中,如果孩子用不同的方法算出正確答案,應該給予鼓勵,因為他們可能只是不了解課本要求的步驟。
- 大學伴可以適時引導孩子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不要完全依照他們的想法。
- 可以與孩子們訂定一些規矩。
- 學伴在陪伴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孩子心情不好或無禮貌的情況,不用太在意,因為他們在學校的時間很長,人際關係也可能影響情緒。
- 留意孩子們是否遇到不舒服或需要協助的情況,並及時反應。
- 不要用物質獎勵來鼓勵孩子。
- 不要太在意孩子的考試成績,陪伴才是最重要的。
- 鼓勵孩子們努力向上,但也要理解他們的生活環境缺乏這方面的刺激,他們很容易複製父母的生活模式。
- 議程四、數位學習平臺融入教學
- 講師:都達國小教導主任謝宗原主任
- 課程內容:
- 說明本次課程希望以輕鬆的方式,減輕代課老師的壓力。
- 著重強調更生動、更多元、更有效這三點,並說明將介紹的兩個平臺能幫助達成這些目標。
- 強調數位學習真正的兩個重點:
- 培養自主學習能力,這與高中彈性課程、專題研究和成果上傳等要求相關
- 運用數位學習平臺,科技本身是工具,孩子們通常不需要教導如何使用平板或手機
- 介紹均一教育平台:
- 目標是讓孩子可以自主學習
- 優點是可以幫助老師同時面對不同程度的學生,進行差異化教學
- 建議大學伴可以利用均一教育平台的資源來備課。
- 平臺內有豐富的教材,例如數學科非常完整,涵蓋各年級
- 示範如何使用均一教育平台的課程探索功能,以及如何播放影片,讓學生自己操控螢幕分享,老師進行監控和討論
- 強調在討論過程中,大學伴可以扮演學生的角色,引導孩子思考,促進自主學習
- 均一教育平台提供現成課程,大學伴可不需要花時間尋找YouTube影片或自製教材
- 介紹因材網:
- 近年來資源越來越豐富
- 鼓勵未來想當老師的人一定要會數位教學
- 介紹因材網的吉祥物「e度」,是一個AI學習夥伴,類似CHATGPT
- 強調「e度」與一般AI工具不同,不會直接給答案,而是逐步引導學生思考
- 示範如何進入因材網平臺後,點選個人名稱進入頁面,即可在右下角看到「e度」
- 說明「e度」提供通用型和學科領域學習夥伴,透過蘇格拉底式提問引導學生思考,並在遇到困難時提供協助
- 示範如何使用「e度」進行分數加法運算,展示其逐步引導的功能
- 強調使用AI工具時應教導孩子要有禮貌
- 展示「e度」在國語寫作上的應用,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寫作主題和內容,並提供語詞和句子參考
- 強調「e度」非常適合一對一教學,可以讓孩子自主學習,老師從旁引導
- 以視覺藝術為例,說明平臺提供豐富的藝術作品和教學單元
- 鼓勵大學伴可以直接播放平臺上的教學影片,讓專業老師講解,以減輕備課壓力
- 建議大學伴可以利用平臺上的挑戰答題遊戲等功能,在課程提早結束時作為延伸學習活動
- 強調因材網和均一教育平台提供專業教學影片和完整的教學課程,可以作為大學伴們觀摩學習的對象
- 說明這些平臺上的教材經過專業審查,大學伴可以從教材目錄了解整個教學重點
- 鼓勵老師們若有自己的教學想法和創新做法,也非常好
- 比喻大學伴的角色是引導者,數位平臺是幫助學生的釣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