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展開漢堡選單
教育部數位學伴計畫 LOGO
傑出人員選拔 歷年校數/人數 溫馨小故事 精選照片 活動成果/大事記 影音成果
:::

【大學伴教育訓練】期初教育訓練-A

發布單位: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活動日期: 114-09-20 09:00 ~ 17:00
活動地點:多功能演講廳
訓練類型:基礎,教材教法,社會議題

培訓內容:

  • 議程一:偏鄉與學童學習概況分享
  • 講師:都達國小謝宗原主任
  • 課程內容:
  1. 偏鄉環境與定義:
    • 偏鄉學校的界定: 根據教育部的《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及分級認定標準,偏遠地區學校是根據交通條件、文化資源、生活機能、數位環境以及社會經濟條件等五大條件來認定的。
    • 地理挑戰: 南投縣仁愛鄉的大部分學校,例如都達、仁愛、春陽、廬山等,基本上都屬於極度偏遠地區
    • 災情風險: 偏鄉地區面臨颱風和豪雨帶來的挑戰,尤其擔心雨災而非風災。山區時常發生土石流和道路中斷,即使路況修復緩慢,當地居民依然不願離開,因為部落是他們的家,是他們文化之根的所在地。
  2. 偏鄉學生的生活樣貌與文化特徵:
    • 生活樣貌: 部落的生活節奏慢,社群連結緊密,文化傳承強烈。學生的日常活動可能包括在部落裡聊天、抓昆蟲或蛇、幫忙做家務(照顧弟妹、煮飯、洗衣服)、以及上山工作(拔草、施肥、查看水源管線)。
    • 學習風格: 偏鄉學生更傾向於動手操作和實作,且重視同儕合作與團體互動。他們具備豐富的觀察力與創造力,因為生活環境要求他們隨時觀察周遭環境。
    • 學習動機與教育落差: 演講中提到,許多偏鄉學生的家庭結構特殊,隔代教養比例較高。部分學生缺乏學習動機,不喜歡讀書,這是因為他們可能不認為讀大學很重要,且勞力型工作在部落容易找到,這導致原住民學生在中輟率或休學率偏高。
  3. 教學上的挑戰與策略:
    • 教學困境: 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文化脈絡存在差異,課本中教授的內容可能不是他們熟悉的生活環境,導致學習興趣低落。同時,教師結構不穩定,流動率高,學校需不斷訓練新老師。
    • 文化回應式教學: 主任強調,教學設計需要考量文化差異。都達國小透過將課程融入當地文化,例如在數學課中結合編織圖案講解對稱概念,在自然科學課中結合傳統石板烤肉講解熱傳導,以及融入在地歷史脈絡的閱讀與地理課程。目的是讓教學目標融入文化文本,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認同感。
  4. 社會議題與偏見:
    • 主任討論了關於原住民的社會迷思與歧視,例如對加分制度的誤解、對原住民生活(如騎山豬、使用弓箭)的錯誤想像,以及社會對原住民的刻板印象(如飲酒、吵鬧)。
    • 他倡導全民原教,認為社會大眾應多了解原住民文化,減少歧視。他強調,原住民加分制度的目的是為了培養人才(如醫生、老師),讓他們願意回到原鄉服務。
  • 議程二:計畫介紹與組織架構
  • 講師:教務組長-許皓鈞
  • 課程內容:
  1. 教務組:負責訪視與學童需求建置、辦理新生面試活動及獎助金事宜。教務組還負責協調大學伴間的合作(例如國語與數學的搭配),以及定期檢查教材、審核教學日誌、審查十週課程規劃和期末大學伴評量。
  2. 學服組:負責大學伴的心理狀況、與小學伴的相處情形,並主持活動(如相見歡、月會),也負責回復教學日誌。
  3. 介紹各班班代。
  4. 說明行政與時程規定-開課時間及其他計畫重要時程說明、請假流程說明等
  5. 教學與教材準備:
    • 教材製作要求:教材需事先做好,不可上課時才出題目
    • 題目要放在簡報檔上,不可直接使用網路上的PDF檔(如國中段考題)。可以使用網路題目,但需將文字轉移至簡報檔上,並註明資料來源。
    • 版權聲明: 每頁都需放置版權聲明。
    • 教材檢核表: 需填寫Google表單進行自我檢核,若覺得不符合可勾選「待改進」。
    • 教學日誌填寫說明。
  • 議程三:教材分享與製作建議
  • 講師:續任大學伴分享
  • 課程內容:
  1. 資深學伴針對不同科目提供了教材來源與製作注意事項。
    • 教材資源/來源
      • 國語文:語文配對、因材網、學習吧、考古題。
      • 藝術:HR圖書館(兒童繪本)、藝術教育網、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等。
      • 數學:均一教育平台(資源豐富,有短片)、因材網(需向助理申請)、國中小歷屆考題。Prodigy Game(數學遊戲網站,可增進熱愛度)。
      • 科技:ChatGPT(由大學伴帶領使用)、AI工具(如生圖工具)、科學雜誌、Youtube影片(不超過15分鐘)。
    • 簡報製作注意事項(國文科)
      • 國語文:避免錯別字、簡體字。使用全形標點符號。難字旁可加注音。文章需分段,每頁字數不宜過多。字體大小最低30,行距約1.6。避免使用維基百科作為資料來源。引用文章需標註作者,或做適當改動/截取。重點可使用不同顏色或畫底線,但整體風格需統一。
      • 數學:複雜圖形可用截圖。內容適當分段。不可超過學校進度。字體清晰不花俏。需留空白區域給小學伴計算。題目由簡到難。每週可先複習舊內容。可適當穿插吸引注意力的圖片。可帶小學伴畫題目重點。運用影片講解立體圖形。教材需另存備份。
  2. 分享如何應對小學伴常見狀況
  • 議程四:數位學習平臺建置與使用
  • 講師:行政秘書-帶班老師-陳薇竹
  • 課程內容:
  1. 介紹了均一教育平台、因材網和學習吧等數位學習平臺的建置與操作
  2. 一步一步帶著大學伴建置與手動操作
  • 議程五:Teams及學伴入口網後臺操作
  • 講師:帶班老師-吳峻偉
  • 課程內容:
    1. 說明學伴入口網如何登錄與操作
    2. 說明temas如何操作與注意事項

帶班老師說明Teams及學伴入口網後臺操作

帶班老師說明因材網、均一教育平台及學習吧等建置與操作

續任大學伴討論教學內容

謝主任分享原住民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