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從緊張到感動的相遇
還記得剛開始與小學伴見面時,心裡其實充滿擔憂——擔心自己的教學能力不足,也擔心不擅長與孩子互動的我,無法成為一個稱職的陪伴者。
但在第一次課程中,我發現小學伴非常喜歡遊戲,這也讓後續幾週的課程話題有了延伸的方向。雖然我對遊戲有稍微涉略,但仍然有限,因此每次都努力跟上他分享的新資訊,但到了第四週,還是有些擔心話題會不會就此斷掉,不知道該怎麼持續互動。
幸運的是,那一週我發現他對各種棋類也很感興趣。從那時起,我們的對話不再只圍繞遊戲,還加入了象棋、圍棋等不同的內容。在談論下棋時,我試著反過來向他請教規則與玩法,讓課程成為一種「雙向教學」的過程——不只是我在教他,也讓他有機會教我。
後來的幾堂課,小學伴在議題討論環節中也越來越主動發表意見,並且給予認真的回饋。那樣的互動讓我非常感動,也深深覺得我們之間的距離拉近了,課堂變得更像是彼此學習、彼此分享的一段美好時光。
在相見歡前三週,我一直為選禮物的事感到焦慮——是該送小學伴喜歡的遊戲相關禮物?還是送我喜愛的書籍,傳達一些學習的理念?思來想去,最後我決定用「兩個大禮物加兩個小禮物」的組合,表達我這段時間的觀察與心意。
第一項大禮是磁吸象棋。記得在一次課程中,小學伴提到他喜歡象棋,但某次遊玩時不小心弄丟了兩顆棋子,讓我一直放在心上,決定為他挑選一組新的磁吸象棋。第二項則是一百題的數獨題本。在與他的互動中,我發現他對數學有著強烈的邏輯興趣,相較於課本上的制式題型,他更喜歡像數獨這樣的思考挑戰。於是,我希望這本題本能陪伴他從錯誤中成長,感受解題的樂趣。
至於小禮物,我選了兩樣帶有寓意的小物。第一樣是一臺小汽車模型,希望他未來有一天能朝著自己的夢想前進,擁有一輛屬於自己的名牌車。第二樣則是一隻小長頸鹿模型,因為我曾在課堂中分享我很喜歡、也擅長畫長頸鹿,希望這隻小動物能成為他對這段陪伴時光的記憶連結。
雖然我無法參與整場相見歡活動,但在當週的課堂中,我們仍聊起了他當天的參與情況。他開心地分享,在回程的車上已經和同學一起玩起了我送的象棋,回家後還立刻開始挑戰數獨題本。這些回饋讓我既感動又欣慰,覺得這份心意真的有被好好地接住,也讓這段數位學伴的旅程有了溫暖的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