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伴」之所以為學伴
我成為大學伴的原因,是因為我懷疑自己「想成為一位老師」的這個決定。
小睿報名當小學伴,是因為他想提升他的成績。
我們各自懷著尋找答案和解決煩惱的目的,在網路上相遇了。
三月初的小睿,表現出的樣子,就像是個乖乖讀書的優等生。感覺他的成績不錯,回答問題的能力也很強。所以當他跟我說,他報名的原因是想要提升成績的時候,我認為應該是他的自我要求比較高。
同一時間的我,其實並不曉得要怎麼設計給他的教材,也很擔心不知道要跟他說什麼。畢竟我面對的是比較慢熱的小學伴,自然就需要身為大學伴的我更加主動一點。在寫下這些文字的當下,突然覺得,這就像是養貓一樣,需要多花點時間,才能取得信任啊!
過去,我曾在看影片時,看到一位刺青師,說出了讓我印象很深刻的一句話:「即使現在的我不見得很厲害、很成熟,但是在動筆的當下,我會用盡全力,付出我那個當下的全部功力,去完成客人身上的刺青。」我認為在教育現場的當下,學生們所聽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一切,就是刺在他們身上的無形的刺青。畢竟我們的一舉一動,講出來的每個字,影響力都遠超乎我們所能想像。而那位刺青師的話,成為了我心中無法動搖的原則:即使我還需要更好,但在面對學生的當下,我願意給出我能給出的全部。而面對小學伴時,在我心目中,也是需要像面對學生那般謹慎。
每個禮拜都要製作教材的我,都會在開始動工前,花時間處理「不想面對這些」的情緒。因為我不想製作出會讓我後悔的東西。好在這些教材,小睿他並不特別反感,也沒有形成他對自然科有負面情緒的制約。而在做完的當下,以及使用教材的時候,我都不曾後悔自己做出這樣的教材。
那這些教材對於小睿而言呢?
經歷了科普的洗禮,他認識到自然科學應用在人類世界的廣泛。
經歷了素養的養成,他懂得什麼是有系統性地處理自然科學的問題。
經歷了探究的衝擊,他了解科學研究的過程並不輕鬆,但也很有收穫。
甚至是在每一堂課的結尾,他都會看到不同的,自然科學能帶來的自我省思。讓他了解到,原來大自然能教會我們的東西,遠比自己想像的還要多。
或許在一段時間後,這些東西他會忘得差不多。但我相信這些課程在他心中,已經默默地影響他一些觀念了。
也很慶幸,在線上相處的過程中,他逐漸信任我這大學伴,願意跟我說更多他的學習現況,來向我詢問可以更加進步的方法。
「即使只有一點點也沒關係。一開始先在家裡讀五分鐘,或是讀一頁也好。之後再逐漸增加時間或內容的量。慢慢地,你就可以養成在家讀書的習慣了。這樣或許你的成績就會有所進步。」我在第八週這麼跟他說。
是啊,先從一點點開始也沒關係。即使現在還不成熟,即使我還在猶豫我該不該往教職邁進,但先從一點點開始做起,事情就一定會有所改變。我所說的話像迴力鏢一樣,回頭就形成對我的當頭棒喝。
這十週,我所努力建立起的關係,成功讓小睿願意對我說出,他不喜歡在家裡讀書的事情。也正是這個關鍵的一刻,讓我有很好的時機給予他一些參考建議。而在最後一週,他也分享了他段考進步的喜悅。正是因為這一點點的累積,讓他達成了想達到的成就。
對於我而言,則是很開心能夠用短短十週,去影響一個國中生的生命。或許這種說法有點浮誇。但我是真心的覺得,這就是教職所能帶來的,無法輕易被忘記的成就感。
我想,學伴之所以為學伴,是因為我們是互相學習的同伴。我教會小睿自然科的知識以及讀書方法;而他教會我對於教學的持之以恆。我們都從這些累積起來的,一點點的瞬間,默默地改變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