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學伴全國工作會議 在挑戰中應變與堅持
教育部數位學伴於1月13日假長榮大學辦理「全國工作會議」,建立團隊核心共識,持續精進前行,本次教育部長官、縣市政府、夥伴大學、國民中小學/DOC師長及執行團隊,共220人蒞臨。
「數位學伴計畫」透過線上即時一對一陪伴與學習,每週2次(每次2堂課,每堂課45分鐘),協助提升偏遠地區學童學習動機與興趣,促進城鄉學習機會均等。112年共有23所夥伴大學,陪伴127所偏鄉國民中小學/數位機會中心1,526名學童。
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邱仁杰副司長致詞,數位學伴計畫秉持「以生命陪伴生命·以生活教導生活」之精神與宗旨,持續向前,感謝23所夥伴大學及127所國民中小學師長的師長們,偏鄉計畫中最重要的是有人的關懷與陪伴,導入硬體與數位應用,讓服務內容多元,透過數位及遠距的相遇,讓偏鄉學童被看見、拓展學習視野。
長榮大學孫惠民副校長致歡迎詞,歡迎團隊師長們蒞臨,並以「學生的光,老師看得見」感謝偏鄉及教育第一線現場的師長們。
數位學伴營運中心主持人呂慈涵,進行計畫執行說明,因應疫情後的時代與臺灣社會現況,1.少子化及師資人力資源、2.數位型計畫的多樣性,如何聚焦學童的需求,營運中心特別期勉夥伴大學積極面對,在挑戰中應變與堅持計畫初衷,持續守候大學伴、小學伴兩個主體,從陪伴到培育、從需求到服務,建構環環相扣的機制與作業,媒合服務需求及資源對應,並在一對一的陪伴下導入多元學習內容與國際視野。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劉若蘭教授及團隊,111年協助計畫問卷的質化作業分析及指導,透過111年的開放題試行關鍵要素之分類作業,除了從量化的面向之外,更進一步從質化「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科成績」來探究本計畫執行反饋及量質化呼應,112年持續執行來擴大蒐集意見的向度,了解本計畫在數位落差與偏鄉教育產生的影響力。
新進夥伴大學慈濟大學、國立臺南大學、國立嘉義大學進行執行分享,針對初步作業執行與規劃,進行報告,各別從前置作業、大學伴招募、教育訓練規劃、帶班老師招募與培育、十週課程主題內容等,各校在短短的前置期,發揮不同的執行特色與規劃作業,期待新團隊的加入,使計畫除了穩步扎根、更期待延展出更多元的服務面向。
下午進行各縣市政府工作會議,由各縣市承辦主持分組,建立教學端與學習端兩端作業,各縣市宣達執行注意事項,並藉此進行執行交流與經驗分享。綜合座談進一步與師長們討論,學童需求調查的執行與填寫,因應資通訊平臺普及,帶班日誌執行上可再優化,提供現場狀況及完備之紀錄作業。
會後由長榮大學團隊帶領與會者進行校園導覽,一睹校園美景,圓滿本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