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跳繩:跨過繩子,跳進生活的熱情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發布日期:114-05-07
在與小學伴初識時,我曾很嚴厲地告訴他:「請你對自己負責任、不要總是在打哈欠、放空」,不知道他是否真心在聽,但我總覺得力不從心,也無法諒解。因緣際會下,我在後來的課堂中,聊到他的家庭,他的父母都是板模工人,對於他的學習似乎不是很關心,也許愛的方式不同吧,但這讓我意識到不同環境帶來的差異,也讓我知道或許我的教學,能帶給他一些什麼,讓他能夠翻轉固有的階級、眼界。
於是我每一堂課都做筆記,也把我觀察到他的問題打在日誌上,經過一次次的觀察、嘗試,我透過遊戲與教學的結合,讓他步上了正軌,或許他思考的速度依然不快,或許他仍無法長時間專注在上課內容,但我發現他開始能夠配合我的步調進行,也慢慢能在上課時定下心來,在休息時好好回復體力,透過這種觀察、嘗試的迴圈,我們彼此都更有默契,也使小學伴更能提升學習動機。
上課的過程中,我會花很長的時間在了解小學伴的近況以及這週有什麼特別的故事可以分享,在聊天的過程中,我發現我與小學伴都喜歡花式跳繩,因此我與小學伴相約好,在相見歡當天一起帶各自的跳繩來,我們一起比賽。
在相見歡的當天,我們在活動的尾聲拿出各自的繩子,開始比賽。我們一人一回合,在眾人圍觀之下,繩子自在的在我們腿下飛舞,伴隨著靈活的腳步與律動,我們度過了愉快的下午。
經過這個活動,我發覺小學伴在他擅長的領域上那般的自信與投入,或許在學習上他少了這份熱情,但我發現他並不是對一切無感,而是有所投入的事,我想,在學習領域讓他找到同樣的熱情,不就是我們這些「老師」們所該抱有的初心嗎?
活動的最後,我撐著傘帶他走上遊覽車,
「老師,我們下學期再一起比賽。」
「好,我等你,我們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