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庚科技大學 - 劉帶班老師
一起讓更多孩子看見更寬闊的世界,也讓每個偏鄉小小心靈,都能因為一個「數位學伴」,而重新相信--我,可以做到
在一次的相見歡中,我接待了我小學伴的國小——羅浮國小,這所學校有很多學生都是泰雅族孩童,然而,在這所偏鄉學校,也有著學習上的差異。參與相見歡的三位孩童中,學習最好的是父母皆為老師的孩子,其次是隔代教養、單親家庭的孩子,最後則是我的小學伴——寄住於後母、叔叔家中的孩子,隨著長輩血緣遠近關係,他們對於小孩的掌握、態度,便有著明顯的差異,而我的小學伴,由於親生父母並沒有隨時陪伴身旁,導致小學伴對於學習越發散漫,從教學中,我可以感受到他是個聰明的小孩,然而,老師說他因為疏於管教,因此一個禮拜有時甚至只去上課一天,這導致小學伴學習進度明顯跟不上其他同學,我覺得這是很令人難過,也是臺灣社會需要注意的地方,或者說,這就是數位學伴的意義。
同時也藉由這次與老師的對話,我也了解到,偏鄉老師在教學上的困難,除了地理環境需克服,老師們對於學生得花更多心思。在相見歡中,我除了目睹老師因為其中一個小學伴家境不好,因此提供200元給小學伴買中餐吃,藉此讓他不花到自己的錢;此外,老師還說,因為我的小學伴都會裝病不去學校,又她家住於學校附近,因此老師她在上班前,還會特地跑去小學伴家突擊,帶領小學伴去學校,我覺得這真的很令我感動,也讓我清楚見識到偏鄉老師的偉大。
這段教學旅程讓我深深體會到:數位學伴並不只是線上教課,它是跨越山海的陪伴。每一次視訊裡的「加油!」、每一次作業後的「做得很好!」,不只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信任的建立。看到偏鄉孩子因為一位遠方夥伴,一點一滴重燃學習的熱情,我才懂得這個計畫的意義遠比我們想像中更深、更廣。